【一线职工风采录】小蔡有个“小梦”
《工人日报》(2013年05月07日 05版)本报通讯员 辛镜 黄勋
在位于陕西商州境内的宁西铁路线二线工地上,29岁的中铁一局建工机械公司管棚钻机操作手蔡云超颇有点小名气。很多人都知道他“要当全能操作手”的梦想。
对已经是一岁半孩子父亲的小蔡来说,这个“小梦”很实在,就像照亮前程的一盏明灯。
2008年,他从陕铁院工程机械专业毕业来到一局,短短几年间,转战新疆、厦门、广东、广西各地,参建了精伊霍铁路、厦门海底隧道等多项重点工程,在一个个火热的工地上,经过实践锻炼、学习摸索,他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成长为钻机操作能手。2012年10月,在宁西线商州板桥镇黄沙岭隧道管棚施工中,他创下了国内同心跟管工艺施工50米纪录。
他说,“我喜欢这份与大山、岩石较量的工作。”渐渐萌发的那个梦想也愈加清晰,成为他心中的一个目标。
曾经,这个出生于陕西岐山县一个普通农家、自小就喜欢机械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后也随打工潮飘到广东,在一家工厂从事了几年QC评检工作。可是这份在别人眼中相当不错的工作,并没给他带来快乐。当他再回校园重拾当年的爱好,学了机械干了钻机操作后,快乐才又回到了这颗年轻跳动的心中。
他说钻机是自己的“好搭档”。因为这个“搭档”,自己才有机会参建一条条国家重点铁路工程,才拥有了那种“丰碑上也有我的一份功劳”的骄傲自豪;因为这个“搭档”,自己不再困惑迷茫,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也才积累了在家乡跟前的蔡家坡购买商品房的实力,给妻子儿子建起了温馨的家。
为了和“搭档”配合默契,让“搭档”干得轻松,他给自己提出了“会操作、会维修”的要求,把认真保养机械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次交接班时都仔细检查钻机的油路、电路和发动机水位,确保钻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面对科技不断进步,钻机操作技术已经实现了电脑微控的现实,他心怀“当全能操作手”的梦,下狠功夫弥补技术知识的不足,一有空就学习专业书籍,对照着实物研究机械电路图,摸清弄懂每一个符号、每一种机械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或上网查资料,或向技术人员请教,技能水平有很大长进,干起活来高效优质。
2012年11月,他作为钻机操作主力来到宁西线二标段,接连在3个工区6个洞子的管棚施工工点工作。每到一个工点,他都是在技术上还没做导线管时,就提前去了解技术交底情况,做好充分的作业准备。由于洞子岩层破碎软弱,他在操作钻机过程中发现,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钻孔偏移的现象。经过摸索,他掌握了控制钻头钻速来保证钻孔质量的技术,使中铁一局的管棚施工质量被甲方和监理大加赞赏。
当人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时候,小蔡在脑子里也认真审视了自己的那个“小梦”。他自信地笑了,“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先实现像自己这样的一个个小梦想。身在基层,要加强学习,提高技能,踏实干好本职,圆好自己的小梦,就是我对实现中国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