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与建筑学院“渭乡行 观农情”乡村发展观察团圆满完成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2-09-08浏览:124设置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按照共青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的安排部署,道桥与建筑学院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特组建“渭乡行,观农情”乡村发展观察团,团队通过深入渭南农村地区调研乡村产业、基层治理来感受国情民意,增强社会认知,进一步感知农村发展状况和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

从6月30日至7月16日团队先后赴临渭区三张镇、崇凝镇、官路镇、官邸镇、华州区赤水镇等7个农村和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村情了解、产业调研、劳动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学习、招生宣传等方面内容。

村情了解

为了对农村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团队每到一个村庄开展实践活动前都先了解村情村貌,包括村庄规模、具体人数、贫困户数量、脱贫时间以及依托产业、制约村庄发展的因素等信息。当前临渭区的农村都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下辖数个自然村,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各村面临的主要工作就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主要围绕巩固脱贫成果。经过走访调研,各村都有致富增收的产业,以种植猕猴桃、葡萄、桃子、蔬菜大棚等作物为主。由于自然村的合并,每个村庄的总人数都在一千人以上,但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农村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因此缺少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当下限制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

6月30日和7月3日团队来到三张镇调研猕猴桃种植情况,三张镇薛家村和韩家村紧紧围绕“村庄宜居、产业富民”的建设目标,致力于走产业发展致富之路,以“党支部+合作社+村级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在村级公司的带动下,周边100多家猕猴桃种植农户共同发展,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不少帮助。7月4日在向阳街道赵王村,团队向村民和收购青花椒的商贩详细了解了当地花椒的品种、产量、销售渠道及经济效益,全村种植花椒300余亩,靠种植花椒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7月11日团队来到官路镇郭田村对葡萄种植情况进行调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郭田村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给村民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入,同时葡萄套袋也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的机会。 7月15日在官邸镇筱村团队了解到,全村有400余亩的蔬菜大棚,种植的螺丝辣椒产量大、收益高,远销周边各个省份。靠着种植大棚蔬菜,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劳动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使队员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农业劳作的辛苦,在暑期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纷纷参与到农业劳动中。7月3日在三张镇韩家村,在果农示范完猕猴桃套袋后,队员们也动手操作,学习猕猴桃套袋技巧;7月9日在崇凝镇隐村,团队成员参加该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活动,承担了该村700米的“党员示范路”清洁打扫工作;7月10日在隐村帮助村民采摘即将成熟的水蜜桃;7月11日在官路镇郭田村,团队成员在葡萄种植园体验葡萄套袋技术。尽管天气炎热,但团队成员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水果种植技巧,也收获了和书本知识不一样的实验乐趣。

爱国主义教育

为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递爱国主义热情,观察团一行人在实践过程中拜访退伍老兵和退休老党员、聆听红色革命事迹,积极学习了解历史知识,增强爱国情感、培养民族精神,提高道德修养。

6月30日上午,团队一行人走访了三张镇薛家村一位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担任乡镇拖拉机手的工作经历以及入党过程,老人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鼓励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提出“见困难上,见荣誉让”、“只能奉献、不能索取”的具体要求。

7月7日下午,在崇凝镇隐村,团队一行人拜访了村中德高望重的中共党员孙韬,老人给团队成员讲述了1928年5月1日的崇凝暴动成立了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进而崇凝镇成为渭华起义的发祥地,随后通过思想理论、革命力量、干部基础等内容详细介绍了渭华起义的具体经过,还用孙三娃、李耸霄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诠释了坚定信仰、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给团队成员讲授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为响应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应征入伍号召,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军入伍,7月13日下午,观察团一行先后在崇凝镇隐村走访了两位退伍老兵:76岁的孙长青和73岁的孙长学兄弟二人。听他们讲述年轻时候参军的故事。两位老人都讲到尽管条件艰苦,但当初就是怀着保家卫国、参军光荣的信念入伍;今天我们国家军事力量强大、军备设施先进,希望现在的有志青年也能投身军营,实现报国志向。

参观学习

7月8日,观察团在崇凝镇隐村调研了手工艺技术—“掐辫子”,所谓的辫子是用麦秆编成,而成盘掐好的辫子用途广泛,其可以用来制作草帽、花篮、装饰品等等。7月16日,团队一行来到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学习了渭南地区的文化传说、地方戏剧、艺术作品、民俗活动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参观学习,使团队成员对渭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这些来源于农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招生宣传

恰逢高考志愿填报阶段,为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安排,宣传陕铁院办学优势和招生政策,彰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渭乡行 观农情“乡村发展观察团在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招生宣传纳入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之中。在实践地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招生宣传片、点对点咨询解答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校史校情、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奖助学金、就业情况以及招生政策。团队通过朋辈宣讲和互动交流,引导广大高中亚洲博彩app对我校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期待,取得了良好的招生宣传效果,也进一步增强了在校大学生感恩母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切实提升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提高了个人素养,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走进乡村,为青春挥洒汗水,在平淡的日子团队成员们追寻着生活的真谛。徒步调研、走家串户、田间劳作……那些珍贵的点滴,都是值得珍惜的回忆。至此,2022年道桥与建筑学院“渭乡行,观农情”乡村发展观察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收官!(张肖 张小俊)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